文昌话是海南话的代表
每个民族,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方言。不过,在众多的方言中,又有一种方言成为这个地域的代表。国语以北京话为代表,广东省是以粤语为代表,而海南又是以文昌话为代表,人们把文昌话说成是海南普通话。
文昌话的形成
至于文昌话是怎样形成的,为何又成为海南话代表呢?这就要回顾一下文昌话的来源和他在海南话中的地位和作用了。据新编的《文昌县志》记载:“自宋代以来,闽越人逐渐南下广东、海南沿海地区,南下的闽人逐渐在新居地形成以闽南话为基础的潮州话、雷州话和琼文话。琼文话也称海南话,为海南方言的代表,系汉语闽南方言系统,与闽南话、潮州话、雷州话较为接近,其中文昌话语音清晰,影响较大,被视为海南话的标准语,是海南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海南话新闻所使用的语言”
海南方言以文城读音为代表
为了规范海南话的读音,在20世纪80年代广东省由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方言字典》编写小组负责编写《海南音字典》,根据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原则,以海南话中的文昌话为基础编写了这部字典,所收的七千多字均注明普通话的读音、意义和用法以及海南方言的读音。海南方言的读音以文城读音为代表,为懂普通话的外地人学习海南话提供了方便。
文昌话在海南众多方言中的地位,除上述原因之外,笔者以为这也跟文昌人有很大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文昌人不但在海南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声望。过去,在外地曾有不少人只知道文昌而不知道海南。在50年代时,曾流传过这样的一则故事:文昌有个学生到北京上大学,有些同学问他是什么地方人,当那位同学说他家在海南岛时,有个调皮的同学便摸了摸他的屁股,想看一看有没有尾巴。那位同学知道还有很多人不了解海南岛,后来,每当有人问他家在哪里时,他便理直气壮回答:“我家在文昌!“当同学听到他是来自文昌县时便竖起姆指说:“文昌人,了不起,出了宋氏三姐妹,出了那么多将军,出了那么多读书人,还有那么多华侨……“这则故事,笔者未做考证,未知真实性如何,但在文昌已是家喻户晓。在50年代,海南也有过“无文昌不成机关”一说,也就是,在海南各地的机关学校都有文昌人,听说50年代有一次给少数民族地区派会计就有千人以上。当时,由于文昌读书人多,外出工作的人也多,文昌人在海南各地影响较大,到处都有说文昌话的人。也由于当时外来人少,又不强调讲普通话,有不少社交场合都是使用文昌话进行交谈。而在海南各地学校当教师的文昌人有些也用文昌话讲课。因而,少数民族地区也到处可听到文昌话。
文昌话除了人的因素之外,还有语言本身的因素。因为文昌人接受新文化教育较早,学汉语机会多。文昌话除了读音与普通话不相同以外,语言表达跟普通话是基本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在日常用语中有不少还保留自己的特色。譬如:到南洋一带谋生的文昌人跟外国人打交道多,在方言中也搬了英语。如:kuli英语即苦力,文昌人把替老板打工的人也叫“咕哩“;outside英语即出界,文昌人把打球出界叫“奥赛“。文昌话跟闽南话相同的有:“老鼠“称“猫鼠“、“厨房“称“灶前“、“头发“称“头毛“等。在文昌的北部地区,由于到泰国和越南谋生的人较多,有些日常用语中还有泰话、越语的成份。不过标准的文昌话是以文昌的中部几个镇为主,东部、北部、南部地区都有一些各具特点的地方口音。
文昌话的词汇丰富
文昌话的词汇也是十分丰富的,新县志收录的文昌话常用词语(包话短语和短句)就有1152组。这些词语既通俗形象又具有词汇应有的属性,基本上都能入书,生造字也很少。如:日头、雷公、做大水、田土、正二月、天光、半日、多半日、后日、大后日、山猪、猪哥、山竹青、南蛇、番薯、饭粥、赤肉、白肉、目仁、目汁、脚肚仔、脚迹、泻屎、恶耐、公爹、婆女年、妰女甫、后生、外家、正家、亲家爹、亲家女年,同年爹、同年母、番客、番仔、对岁、过寅、打眼角、揽肩头、示路、识事、齐早、现世等等。有些方言也是十分生动有趣的。笔者由于长期以来对文昌话有特殊的感情,对一些民间用语有所积累,于是1996至1997年间,笔者写了《椰乡风流》、《椰乡风云》、《椰乡风采》等三部长篇小说,有不少地方是用文昌话写作的,其真正的用意是想摸索一条海南乡土文学创作的路子。
但是,文昌话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有些方言没有文字可表示,结果只好生造。作家郑心伶曾说过,他为家乡造了一个“木用“字,“木用“就是棒、厉害的意思。又例如“姑娘“一词,文昌人称“女示仔“,上了年纪的女人,东郊人都称为“女舍“。但字典上没有“女示“与“女舍“两个字,也是生造的,笔者在《椰乡风采》这部小说中就用过“女示仔”与“女舍“这两个称呼,许多外地人都不懂是什么意思。二是有些人由于缺乏表达能力,生造一些代名词,导致词不达意。在文昌人们大都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位农村青年挑一笼鸡角仔(小公鸡)到墟上出卖,当顾客叫开条据时,他认为“鸡角仔“写在条据上不文雅,于是他便把“鸡角仔“写为“鸡青年“。三是“文昌普通话“的现象十分普遍。因为文昌各机关单位学校以及民间,由于外地人少,文昌人一开口就说文昌话,有些机关工作人员也由于长期少讲普通话,加上读书时没有受过正规的普通话训练,所以,讲起普通话来,有一半仍是文昌话,而有些则是半咸半淡、生生硬硬。有人说,目前海南各市县的机关干部中,讲普通话最差的是文昌,也许这是事实,因为文昌人太习惯于讲家乡话了。在国外,有不少文昌人祖孙三代还在讲文昌话。正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