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盘活撂荒地,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近年来,抱罗镇结合实际,整治利用撂荒地,集中流转土地规模经营,探索出一条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
在抱罗镇抱功村委会统理村的牧草种植基地里,大型的收割机正在地里来回穿梭收割牧草,目之所及尽是绿意生机。记者了解到,这个牧草种植基地原先是一片撂荒地,现如今成为了一片“致富田”,得益于抱功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大胆探索。
抱功村委会统理村由于土地贫瘠,村民大都外出打工,导致村里越来越多的土地撂荒,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如何让这些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向撂荒地要效益助农增收?这是抱功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入驻后,首先解决的一个难题。抱罗镇抱功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叶志平:“当时我来的时候也是感觉我们村集体经济是一片空白,调研发现我们这个撂荒地特别多。我们整合了200亩土地,但是后来也是在做这方面工作的时候,发现风险还是比较大。我们只有75万元资金,要确保我们这个村的75万元资金能够产生效益。”
要想利用市里拨付的用于扩大村集体经济的有限资金,在无人耕种的贫瘠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光靠村干部们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抱罗镇抱功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多方征询意见、建议,向乡贤和外出人员发出一封特殊的“家书”——欢迎鼓励有技能的、有创意的青壮年回乡创业。“家书”传递出去不久,便吸引了不少青壮年回乡,潘在平是其中的一位。潘在平怀揣着“辞职创业,改变家乡”的愿景回到抱罗,一回来,他就承包土地开始种植牧草,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养殖业铺路。现如今,潘在平采用生态循环农业的方式,养殖本地小黄牛、文昌鸡和黑山羊。抱罗镇抱功村“两委”干部潘在平:“我们都是经过二次循环利用来作为我们的农家肥,来用到我们种植的牧草上去。然后牧草长出来后,我们就拿来喂猪、喂羊、喂牛。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我们要尽量做到零排放,保证青山绿水。”
潘在平的养殖方式给当地产业发展做了一个良好示范,现在抱功村成立了公司,注册了品牌,致力于推动绿色生态的农业循环经济。抱功村委会在实现扩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以产业发展帮扶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带动广大农户积极参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现环境保护和现代畜牧业良性发展和谐同步。抱罗镇抱功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叶志平:“我们是相当有信心,特别是生态养殖这方面,我们认为要不断地扩大和发展,使我们整个村的经济面貌能有较大的改观。”
有了明确的目标,抱功村委会计划继续构建生态农业种养结合模式,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理念,打造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基地。通过因地制宜,种植优质的牧草,一方面改善当地撂荒地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为基地的黄牛、文昌鸡和黑山羊等提供饲料。同时还利用无害化处理设备,将鸡粪、羊粪、牛粪等变废为宝,发酵还田,增加土壤肥力,种植农作物。通过种养结合高度循环的方式,实现了“植物—动物—有机肥—植物”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抱罗镇抱功村“两委”干部潘在平:“我们走生态循环发展这种道路的模式,可持续发展,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吃到健康、有机、绿色的食品。”
据介绍,下一步,抱罗镇将在扭转土地劣势,提高产业发展的布局下,继续深入推进农村“撂荒地”整治利用工作,用更加务实管用的举措,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持续巩固扩大整治成果,逐步实现村庄更美、群众更富、村集体更强的目标。抱罗镇镇委副书记毛旭君:“整个撂荒地解决这一块,我们大部分结合这个种养殖业,还有结合乡村规划。我们现在正在抱锦村进行‘旱改水’试点,把这个旱田改成水稻田来种植水稻。”(文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