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昌,看文昌网!
www.hiwenchang.com

“虾苗谷”转型记:文昌冯家湾退养还绿 开启养殖新模式

微信搜索:文昌网

从昔日辉煌的“虾苗谷”,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要求重点整改的对象,前些年,文昌冯家湾的近海养殖产业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用发展的手段解决污染问题,既留住绿水青山,又守住金山银山?文昌以推动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探索近海养殖产业发展新路径。

目前已有4户养殖户入驻第一批养殖示范厂房。记者 周静泊 摄

目前已有4户养殖户入驻第一批养殖示范厂房。记者 周静泊 摄

发展不能以环保为代价 昔日“虾苗谷”亟需转型

沿着省道S201从文昌会文镇往琼海走,沿途满是绿意。途经冯家湾一带,水产种苗场的招牌肉眼可见地密集了起来,鑫淼、长青、定丰……苗场一家紧挨着一家,水塘一个连着一个,让人不禁感叹:难怪冯家湾曾被称作“虾苗谷”,确实名不虚传。

得益于丰富的海洋资源,冯家湾一带早早就发展起近海水产养殖产业。1989年,海南省水产研究所在会文镇冯家湾投资建设第一家虾苗繁育场,此后,当地水产种苗业快速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还将冯家湾-椰林湾对虾种苗产业带列为第一批国家星火产业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冯家湾一带形成种苗、养殖、饲料生产、冷冻仓储、销售产业链,近海水产养殖成为当地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

会文镇边海村村民曾广能自小在冯家湾的海边生长,家中世代“靠海吃海”。2012年起,他就跟着父辈学养殖、搞种苗,虾、东风螺、石斑鱼都是常养的品种。

“以前在海边养螺养虾,就是直接用水泵抽海水上来用,用完的尾水直接排回海里。”曾广能说,过去当地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养殖育种多凭反复试错得出的经验,模式较为粗放。

如此一来,产业虽发展起来了,但代价是海水不复过去的清澈湛蓝,沙滩也不如往日白净,岸边的红树林等植被也遭受破坏。

2016年,有学者在冯家湾调研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情况后发表文章称,当地没有集中式清洁海水供水系统,养殖户自建取水井,海岸带遍布取水管,仅会文镇就有养殖场抽水管2127根、池塘养殖基地抽水管650根。且污水处理比例低,高位池每天排水13.38万吨,工厂化养殖每天排水20万吨,污染物源头减排和末端治理设施严重缺乏,大部分直接排海。此外,当地近海养殖业还存在育种能力不足、现代化养殖技术普及率偏低、名贵品种产业化规模小等问题。

2017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文昌冯家湾区域海水养殖集中,导致部分沙滩淤泥化、水产养殖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如何既保护生态,又守住当地群众的“钱袋”?昔日的“虾苗谷”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曾广能在厂房内饲养了东风螺、龙虾、东星斑等水产。记者 周静泊 摄

曾广能在厂房内饲养了东风螺、龙虾、东星斑等水产。记者 周静泊 摄

村民“上楼”搞养殖 企业相中现代化产业园集聚效应

“一楼养龙虾、东星斑,和‘做螺花’,就是给东风螺育苗,二楼是东风螺养殖区。”7月30日下午,曾广能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展示他的新养殖基地:“搬到厂房里养殖后,再也不用顶着烈日干活。你看,以前晒得黑不啦叽,现在都白回来了。”

曾广能的新养殖基地位于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的首批养殖示范厂房中,他是首批入园试养的4户养殖户之一,在三年试养期内,园区对他免收厂房租金、供水等费用。他告诉记者,搬入养殖厂房后,土地利用率高,风险也小了。他再也不用担心刮台风会让劳动成果毁于一旦,厂房内相对稳定的温度能提升成品率,也更容易监测鱼虾螺是否出现病害。

“做水产,最怕风险,首先得保证东西能养出来,接下来才是挣多少钱的问题。”他说。

为严格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的整改意见,在海南省委、省政府指导下,文昌市委、市政府按照“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的总体思路,在会文镇沙港崀启动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建设,计划分批清退生态红线内的养殖场,打造以海洋水产种苗繁育为特色,集水产科研育种、种苗繁育、绿色养殖、仓储物流、商贸交易、教育培训、质量检测检疫、数字渔业示范、休闲渔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探索渔业转型升级之路。

转型的第一步,就是要清退冯家湾禁养区内的养殖场。经文昌市多部门多次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座谈会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创新性提出通过置换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推进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东风螺养殖场清退工作,让村民在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内置换同等面积的养殖场地,继续发展水产养殖业。截至今年6月,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内84家东风螺养殖场全部拆除。目前,安置退出养殖户的328亩置换地正进行土方填复,已完成91%的工程量,路网与养殖尾水治理项目前期手续正同步推进。

“园区的一大特色就是统一取水、排水,解决近海养殖污染严重的弊端。”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铺设了管道,统一从近海2公里、海平面以下9米的位置取水供整个园区的海水养殖使用,养殖尾水则需要经过“养殖户(企业)预处理+生态拦截沟渠+鱼虾贝藻净化+固化微生物强化处理”等四级净化处理,达到海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DB46/T 475-2019)一级排放标准后,才排入周边河道,进入海域。

“园区统一取水排水,为企业解决了环评的问题,‘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省下了。”渤海水产育种(海南)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何强说,渤海水产早在2010年就到文昌翁田设厂经营,这两年需要迁址经营时,就相中了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成为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在他看来,入园经营除了基建方面少操心外,园区“产学研”一体的规划设计能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大助力。有了产业集聚效应,企业可以与同行之间相互沟通学习、相互促进,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更加便利,园区住宅、商业等配套做好后,企业招聘员工也会更容易。

据了解,目前冯家湾现代渔业产业园已引进正大集团、海大集团、中国水产研究院东海所等14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入驻,渤海、蓝海、鲲诚等3家水产公司入园项目已开工建设。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冯家湾一带形成种苗、养殖、饲料生产、冷冻仓储、销售产业链,近海水产养殖成为当地传统支柱产业。记者 郑光平 摄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冯家湾一带形成种苗、养殖、饲料生产、冷冻仓储、销售产业链,近海水产养殖成为当地传统支柱产业。记者 郑光平 摄

“产学研”一体有利科研 或引领近海水产业向高端发展

从规划建设之初,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就承载着辐射带动海南东部地区渔业转型升级和打造全省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使命。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顾志峰一直密切关注着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

“产业园建好后,有非常多的课题可以在园区内进行研究。”顾志峰认为,打造产业园是海南近海水产养殖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转型升级的一个信号。过去的养殖场小而散,不利于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管理,随着园区建设对推进,将企业和养殖户集中到园区内,对科学研究是个利好,课题实验做起来更方便,成果推广应用起来也会更顺畅。

在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荣杰看来,近海水产养殖向现代化工厂化生产转型,会促使这部分产业的产品往高端品类发展。

“政府主导规划建设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是件好事。”刘荣杰说,统一规范处理养殖尾水在减轻环境负担的同时,也会相应提高生产成本,势必会挤压低货值品类的利润空间,所以,低货值品类会逐渐转移,被价值更高、品质更优的品类所替代。

顾志峰也认为,在未来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做好产业引导,逐渐淘汰低端、国内同质化程度较高的水产品类,引导养殖户选取具有海南独特性、附加值高的品种,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回报。

针对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的建设,顾志峰提出几点建议。

在建筑结构方面,如采用多层立体化养殖,必须考虑结构的承重和材料的耐腐蚀性,因为养殖池和养殖水体有一定重量,对建筑结构的承重要求较高;且海水具腐蚀性,需格外注意防漏和防腐蚀,以免带来安全隐患。在养殖方面,如果采用循环水养殖,一方面,必须采用恰当的控温措施,在海南,最炎热时室内温度甚至可能达到35℃,建议做好隔热并附加低成本降温措施,以确保将水温控制在养殖生物适宜生长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尤其要加强病害控制,循环水养殖一旦发生病害,容易造成相互感染,所以相关消毒防病措施也需要提前建设到位。

在养殖尾水处理上,顾志峰提醒园区要留意水处理成本,切实考虑减排效果,避免因过度处理而导致企业与养殖户成本激增,增加负担。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昌网 » “虾苗谷”转型记:文昌冯家湾退养还绿 开启养殖新模式

觉得文章不错欢迎打赏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