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昌,看文昌网!
www.hiwenchang.com

什么是村的生命和灵魂——文昌葫芦村慢行漫记

微信搜索:文昌网

知道葫芦村,是因为文昌的约亭。因物考史,原来这里面还有一段兄弟情谊,这对兄弟还是海南史上的名人,他们就是被清代海南探花张岳崧誉为海南三贤的其中两位,邢宥和邱浚。邢宥与邱浚兄弟情谊很深,有一次邱浚到文昌探望邢宥,离别之时邢宥为邱浚送行至琼山与文昌交界处的胡芦铺。葫芦铺就是葫芦村的铺子,至于这个铺子确切位置在哪里,已经无法考证,但这个送别,让人们知道并记住了一个村名,葫芦。说一下邢宥不是葫芦村人,他从家里水吼村走到葫芦村还有很长一段路程。

葫芦村

葫芦村

葫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或许这里以前种过葫芦或者其地形像一个葫芦?没有人去考究,邢家后人邢哥说,葫芦村一带很奇怪从没有被水淹,也没有排水道,水都流哪里去了呢?清风接话,或许是地下有一个大葫芦把水都接走了,意思是说,有地下溶洞与水道。种种都是闲聊,并无实证。

本以为葫芦就是一个村,到了葫芦村才发现,葫芦村是由好几个葫芦村组成的行政上的大村,比如葫芦一村、葫芦二村、葫芦六村。我们慢步走在葫芦村,发现葫芦村村村都修有水泥路,建有文化室,里面摆有不少书籍,一些基本文体娱乐设备也大多配备,比如排球篮球场、休息的石凳石桌、乒乓球桌、棋盘等等。葫芦村的这些建设据说是得益于东路镇一个思路两个项目,这个思路就是依托本地特色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两个项目是龙泉乡园和白鹭湖名人山庄。在这思路与项目的指导和带动下,东路镇创建白鹭湖文明生态村联片区,联片区就是以白鹭湖为中心,覆盖葫芦、蛟塘、民合三个村委会建立文明生态村。思路是很好的,也的确能让当地百姓受益。我们在葫芦就看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大树,这些大树本该只能在原始森林中才看到。其中一棵黄桐约有500年树龄,要五六人才能环抱,另外还看到各种不知名的大树,这些令我们感到震撼,这才是真正的生态。

在傍晚的时候我们来到白鹭湖边,虽然不是白鹭回归的季节,但我们还是看了不少白鹭在枝头上栖息,时而成群结队翩翩起舞。湖面水波涟涟,夕阳倒着椰影,此番美景令人心情舒畅。

但这一些都是作为一个旅行者的角度去体验的。但如果不是单纯的景色体验,深入人文思考。却发现有些许令我们担忧的。目前除了龙泉乡园经营还颇有起色外,白鹭湖景区已经破败,它的辉煌已是曾经。即使是葫芦村的那些文化室周围杂草丛生连它以及里面的书籍或许从一开始就是摆设从未发挥过作用。村里的大部分问题设施也是无人问津一幅破败的景象。或许,我们要追问的是,生态文明村是否能单靠这些硬件就可以建设起来了吗?

生态文明村,生态或许很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实现,比如葫芦六村的参天古树、挂在树枝上的马蜂窝都是一个生态指标,但文明的实现,就不是说建个文化室在里面摆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书籍就文明了。

我们说,一个村有文化,是一个外人对该村的评价也是赞赏。而且我们认为它有文化是因为它有一些可以看得见的“文化”,比如一些旧旧的古屋,在村尾的某一石牌,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正在对这些东西评头论足的时候,一村民凑上来,说,这些有什么好看的,满脸的不好意思。就好像自家穷客人来了,自己拿不出手。因此,我觉得,把一个村建成文明或者文化村的过程中,我们几乎都只建设了文明或文化的表面,但文化的这东西更多是一种精神价值。文明的外在是有了,但需要人去感受,感受的人首先需要具备这种感受的能力。在更多时候,我们都把文化的外在方式或者形式等同于文化,但也可能这是故意的。

一个村的文明,必须有人,有能懂这些文明这些文化的人,千里马还需要伯乐呢,人才是文明文化的主体与感受者,只要有能感受的人的存在与持续活动,才能让文明文化弥漫其中。人才是村的生命和灵魂。

没有文化的人,就没有文化的村。

白鹭湖

白鹭湖

这两排房子最后挤到一起了,巷子成了死巷

这两排房子最后挤到一起了,巷子成了死巷

房子的门口全开在一个中轴线上,小孩子抓迷藏很过瘾。

房子的门口全开在一个中轴线上,小孩子抓迷藏很过瘾。

新旧结合,也颇有艺术。

新旧结合,也颇有艺术。

古树参天

古树参天

艺术无处不在

艺术无处不在

龙泉乡园,本地特色,悠闲、住房、餐饮、娱乐皆可。

龙泉乡园,本地特色,悠闲、住房、餐饮、娱乐皆可。

夕阳下的白鹭湖,虽然景区已经破败,但对于湖来说就是回归自然。

夕阳下的白鹭湖,虽然景区已经破败,但对于湖来说就是回归自然。

(摄影+文字/自游人阿端)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昌网 » 什么是村的生命和灵魂——文昌葫芦村慢行漫记

觉得文章不错欢迎打赏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