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亭,又名送别亭,坐落在文昌市东路镇与海口市大致坡镇交界附近,琼文公路东边文昌境内。这座小小的建筑物承载了明代海南名臣邢宥和丘浚的深厚友谊与情怀。
据史料记载,邢宥,字克宽,号湄丘,明代进士,文昌市文教镇水吼村人,曾任都御史等官职。丘浚,字仲深。明代进士,曾任礼部、户部尚书等官职,是明代著名的文史学家,经济学家与政治家。
他们曾经同朝为官,政绩显赫,名隆京师。他们称兄道弟,情同手足。在明代政坛上,邢宥和丘浚与晚一时期的海瑞被誉为琼州的“一鼎三足”。
1440年,20岁的丘浚从琼山府城到文昌水吼村拜访比他年长5岁的邢宥。邢、丘两人“案首订交”,志趣相投,道义相近,情深意切。丘浚离开时,邢宥执意相送。他们由水尾村下船,送过港湾,送过文城,从日出到日中,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葫芦村。也许,两人都走累了,再走就过境了。邢宥一挥手,说,“那好,喝一杯酒,就此揖别吧!”
眼望友人渐行渐远的背影,邢宥惘然若失,口吟一首七绝:“与君相送到葫芦,酒在葫芦不用沽。共饮一杯离别去,君行西出故人无。”由此,留下了海南文化史上的一桩盛事,因为这首诗,使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闻名遐迩。
两位友人带着朋友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一别。次年,邢宥省试中举;第二年,丘浚乡贡第一。海南文化史似乎早就做好安排,让他们从葫芦村起步,走出海南,走向广州,走到京城。
1933年,文昌县国民政府为纪念明代先贤丘浚、邢宥送别地而建“约亭”。约亭坐东朝西,亭与山门占地250平方米,山门为钢筋水泥牌楼式建筑,通宽5.7米,三开门,进深3.7米,山门壁隐约可见落款“文昌县国民政府题”的字样。山门到亭有24.5米,宽2米的通道。约亭呈八角形,亭上再立亭,共两层,置葫芦顶,高9米。采用钢筋水泥与玻璃瓦构体。亭基础高0.4米,直径7米,共八柱,分内外两圈,置栏杆。亭内立有丘、邢二公的浮雕石像,还立有王国宪撰写的建亭序碑刻。该亭和山门由于年久失修,丘、邢二公的浮雕石像等已失。1986年,该亭被列为文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在文昌市政府和东路镇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邢氏后代踊跃捐款,约亭得以修葺、加固。重修后亭里新立了三块碑刻。左、右边的碑刻上分别刻有丘浚和邢宥的个人简介,中间的碑刻上刻有当年邢宥送别丘浚时所作的《送丘仲深至葫芦口占》“与君相送到葫芦,酒在葫芦不用沽。共饮一杯离别去,君行西出故人无。”
1470年,丘浚因生母逝世而从京师返琼奔丧守孝,三年之后,丘守孝期满还朝,他们再次在葫芦村揖别,回首当年,已三十春秋,两人更加不舍,生怕只此一别,再难相聚。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五月二十日,邢宥寿终正寝,享年65岁。丘浚得知消息后令长子丘敦安到邢家拜祭,并亲自撰写墓志铭。后来,丘浚从京城告假归故里,曾经在葫芦铺举行盛会,以纪念他俩的友谊情份。丘浚卒于1495年,享年74岁,距邢宥去世14年。
斗转星移,转眼间几百年过去了,邢丘二人早已作古,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事迹仍然留传于海南民间,他们的才情和品格光照琼州大地,一代接一代。他们的友谊佳话更是为人们所羡慕、所向往。
碑亭无语,人自多情。来到约亭,我们仿佛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