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昌,看文昌网!
www.hiwenchang.com

文昌斗柄塔:七星岭上的守望者

微信搜索:文昌网

来到铺前镇七星岭下,停车山腰,抬眼向上望去,只见一塔巍峨立于主峰之上,象一个守望者,数百年来忠实地护佑着眼前的大海和脚下的土地。沿着前不久才开辟出来的一条栈道,我们迫不及待地攀登而上。

文昌斗柄塔

文昌斗柄塔

斗柄塔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共七层,层层收缩递减,砖道以线砖与梭角子砖叠塞出檐,每层设有拱门 ,内设螺旋式阶梯。塔高约20米,塔门面向西南,门额石匾上刻有“斗柄塔”三个字。上款刻“明天启五年孟冬(注:即公元1625年)月建造”,下款刻“清光绪十三年孟冬(注:即公无1887年)重修”。刻字原本已经暗淡模糊,不久前市博物馆叫人新添了红漆,非常醒目,与饱经沧桑的塔身形成反差。建塔原因,据说是因为古时候船只经过山下的海峡时,因为没有航标,常常迷失方向,遇风浪时甚至造成船只沉没,当地人误认为是水中妖怪作祟。明代天启年间,定安出了个名叫王宏诲的礼部尚书,为了造福乡梓,奏请朝廷拨款建塔镇妖,终成此塔。可见,斗柄塔是一座风水塔,建成后,在客观上起到了航标的作用。

斗柄塔坐东北,朝西南,传说对应北斗,尤如七星生柄,故得名“斗柄”。另外一层含义是斗柄塔的位置对着北斗七星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北斗星最末一颗星摇光,传说为主司禄位的星,所以取名斗柄塔,意欲当地文运昌盛,官运亨通。

参照天上星宿给宝塔取名,反映出先贤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古人往往把北斗七星的排列形象比喻成一个勺子,而尾部的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就是勺柄(斗柄)。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孝祥就曾有“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的著名词句。

宝塔造型端庄稳重,雍容大气。从建成至今,历经380多年风雨沧桑,依然巍然矗立。沐浴海雨天风,雄视惊涛骇浪,不仅造福于过往舟楫,并且,还是研究海南古塔的宝贵的实物资料。

走进幽暗的塔内,沿墙壁旋转拾级而上,楼道仅能容身,攀爬之际,稍感压抑。到达塔顶,眼前忽然明亮,心情顿时开朗。

塔顶直径大约2.5米左右,环塔尖留有余地,可以供登临者从不同方向游移远眺。登临送目,只见琼州海峡烟波浩渺,渔舟穿梭。西北方向,海口市的高楼大厦隐然在望。近处则是一片起伏的山岭,郁郁葱葱,新建的高尔夫球场历历在目。据说塔顶本有一葫芦形建筑,当年被日寇入侵海南时炸毁。仔细观察,遗憾地发现塔尖周围有不少“到此一游”式的刻字。看来,国人“雪上偶尔留指爪”的陋习难改,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离塔下山,清风拂面,神清气爽。目送我们的离去,斗柄塔依旧无语。

在当地民间传说中,除了斗柄塔之外,七星岭主峰上还留有仙人的巨大脚印,可惜我们无法找到。文字资料显示:半山有一神庙,名曰:“七星圣娘神庙”;山下有泉,终年不竭,当地百姓视之为神泉。时间关系,我们没有一一求证。询问博物馆工作人员,答曰:二景俱在。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昌网 » 文昌斗柄塔:七星岭上的守望者

觉得文章不错欢迎打赏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