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昌,看文昌网!
www.hiwenchang.com

文昌公仔戏

微信搜索:文昌网

文昌公仔戏,也叫”木偶戏”,它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剧种,对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木偶戏据说是宋末元初由中原大陆传入的,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原来的唱腔都是曲牌体,后来”入乡随俗”改成了琼剧板腔。这种戏不同于其他地方用绳索牵动木偶,也不同于海南临高县的人偶同台演出。它是由木偶艺人用木头刻出生、旦、净、末、丑等人头,一般有出生两三个月小孩的头那么大,有上肢无下肢。演出时,由”撑公人”根据角色的需要戴上头发、头冠,穿上蟒袍罗裙,由艺人在幕后操作,”公仔”在前台表演。一般的”公仔班”都有十多个木偶,三个撑公人,一个人要扮演几个角色。公仔戏的特点是唱少白多,人最爱听的是公仔古,有些讲起古来诙谐风趣,往往让观众笑。

文昌公仔戏

文昌公仔戏

仔戏,是传统戏剧类,同属木偶戏,它们融文学、美术、音乐、戏剧于一体,是根植于民众之中的民间艺术瑰宝。1930年,人文学者陈铭枢《海南岛志》记载:“戏剧之在海南,在元代出现手托木头班之演出。”公仔戏一般从海南元代出现手托木头戏算起,在海南岛有四五百年了。手托木头戏的表演形式被琼人吸收后,以海南方言、民歌、民间器乐曲演化成唱腔,溶入唱腔,溶入琼人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俗,演绎历史故事和本地民间故事,使它成为有海南特色的艺术品种,海南民间另命其名为“公仔戏”,以示其与大陆各地的“木偶戏”有别。

几个人就能组成一个戏班,奏乐的人叫做“文牌”。演出的公仔是一些木头疙瘩雕刻成的人偶,必需有人来操纵它们。操纵的人被叫做“驶公”。公仔戏班的全部家当,都可以载在一辆三轮摩托车,也就是当地人俗称的“三脚猫”上面,一接到活儿,演员们就拉上家当“突突突”地前去开演了,十分轻便。但在以前,戏班人员要用手举着公仔或用担挑着家当走乡串村的表演,有时叫上几个爱听戏的戏迷一同前往,戏迷都有戏瘾,喜欢热闹,一听说有戏听就会高高兴兴地帮忙抬着家当前去了。公仔戏班中的有些演员,他们白天是耕地的农民,晚上常常到各乡镇去表演,又成为演员,这样的日子让他们感到很惬意。

由于新潮文化的冲击,年青观众的流失,尚存的公仔戏团已经“青黄不接”,属濒危传统剧种,急需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专家建议,对公仔戏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一是偶像制作,二是征集和保护公仔戏的剧目,三是培养熟悉操纵导演偶像的艺人和演奏的乐手,使之代代相传,为农村培养文化艺术活动骨干,四是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并通过展演、比赛等活动,扩大公仔戏的影响,培养新观众群。

PS:文昌公仔戏、三江公仔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236;项目名称:文昌公仔戏、三江公仔戏;项目类别:传统戏剧;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文昌市、海口市;编号:Ⅳ-92。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昌网 » 文昌公仔戏

觉得文章不错欢迎打赏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