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一说起文化,大家都会想到“文化之乡”——文昌。
文昌历史悠久,2100多年的文化积淀,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一个文昌人,对壁画并不陌生,那是飘扬屋檐下的彩带,承载着主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盼。
海南民居绘制壁画的历史主要集中在琼北地区、至今已有一二百年历史。其中,文昌是壁画艺术流传最广的地区,省内拥有民间壁画师数量最多的地方。文昌人认为,壁画意义非凡。一座没有壁画的宅子,主人会认为没有完全建好,除非是非常穷困的人家,否则绝不入住。
俗话说的好,琼北民居壁画看文昌,文昌民居壁画看重兴,重兴镇的民屋壁画是文昌民间美术的一大特色。民间住宅壁画的布局,一般都是在门楼正中上端和两端上墙,正厅横廊人字檐,正厅大门西侧上墙、房门拱和窗门拱筹处进行绘画装饰,使整间住宅增辉添色,典雅庄重。
壁画文化始于南宋,源于闽南。历史记载,“琼者莆(闽南莆田)之枝叶、莆者琼之本根”,这句话说的是海南文昌等地的移民,主要是从福建等地迁徙而来。海南与闽南、岭南同样湿热、多雨、日照长,闽人南迁后,仍保留以往居住的习惯,因而建筑风格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由于移民迁徙主要是南宋以后,民居上也保留宋朝建筑的风格。宋朝时,主流的思想是礼学思想,以朱熹等人为代表,讲究伦理道德。为此,画师绘制壁画时,一般会遵守左尊右卑的传统,从左边开始画。
以前,观壁画可识主人。家里主人的身份、品德、声望会被画师综合考虑,融入壁画中。如果主人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画师会画一幅桃园结义的主图,以体现主人的性格品质。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壁画受到大面积破坏,画师也被迫停止绘画工作。文革后,琼北地区的民居绘制壁画的习俗才开始复兴,激发了市场需求。随着时光推移,民居的壁画内容也渐渐改变。1970年代以后的壁画多以吉祥文化为主题入画。
在文昌,一条老街,就是一部历史;一处壁画,就是这部历史的文脉。这种传统技艺,古老而美,需要我们的保护和传承。“以文为昌”的精髓里,这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